近年来,退城进园、退城进郊两大措施正在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助力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倒逼传统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自然的,工业园区顺势崛起,其在发挥集聚效应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集中治理和环境风险集中管控的挑战。
众所周知,工业园区屡次被环保督察点名,其中遗留问题居多,包括基建不全、管理水平低下、产业规划不合理,以及“散乱污”和“两高”问题等等。
对此,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提出了6项措施——摸清园区污染及碳排放底数,优化园区产业及空间规划,实现工业生产过程减污降碳控制,实现园区末端污染治理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交通及绿色建筑发展,构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智慧化管理平台。
近日,E20正在“连载”近200个《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涉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各大领域。像已经公开的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煤化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PPP项目、鄱阳工业园区电镀集控区废水处理工程都有不少可取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常听到的“零碳园区”将会成为工业园区“绿化”的升级版,并且“负碳园区”似乎也可以想想?
在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零碳细胞”开始加速“新陈代谢”,零碳园区也赫然在列,打造零碳园区很快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但这个过程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尖子生”的内卷并不代表能够“喜大普奔”。
所以说,工业园区想要做好环保这件事,还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必要的,减污降碳是持续的,“合身”的解决方案是灵魂,这也是为什么“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及“环保管家”开始在工业园区盛行。当然,选好“管家”也很重要,总的来说,工业园区的转型之路难免有荆棘,但随着范本的增多,向标杆看齐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