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产业园,一个绿色园区的升级版悄然加速,或许在很多人还没察觉到的时候,其已经成为了下一个趋势。碳中和园区,或者零碳园区,不管如何称呼,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成为“碳中和细胞”,像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获得了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碳中和双认证,都是现成的样本。
按照计算,到2035年,我国工业园区碳排放量要控制在20.3亿吨左右,而这意味着在20年内需减排27%以上。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系统,这三个工业园区的减排“顶梁柱”缺一不可。
零碳建筑,目前比较偏重于节能改造,比如节能保温材料、光伏玻璃、智能电表、节能节水管控等等。甚至也包括装配式建筑模式对传统“水泥造”的替代,以及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调研明确指出,绿色建筑较普通建筑运营成本能降低8%到9%左右。
零碳能源,拥有零碳能源的建筑离零碳建筑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儿了。目前,化工园区惯常采用的减排方式就是清洁能源利用,安排光伏板甚至建光伏电站,采用氢能、地热能、空气能、风电、沼气、热电联产等多种措施,甚至所有交通工具陆续换“电”。另,绿色能源交易也逐渐热起来。
零碳系统,这需要EBO楼宇运营系统、PEM电能管理系统、EMA智能微网系统、数字化运营和物业管理系统等的多方位“应援”。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最大的优势就是“微操”和“时效”,精准调控对于工业园区能效的提升非常显著。如华为iCooling节能解决方案,可借助AI技术令PUE降低8%到15%,华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能让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提升约20%。
零碳的未来也是双碳的未来,碳中和产业园现在可还很稀奇,而常态化将意味着我国工业园区拼“碳”赛程的完美逆袭。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